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抓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我市地处大别山区,地质环境复杂,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之一。截止7月20日11时,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11处,共计威胁1030户4673人的生命和21590万元的财产安全,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贯彻落实“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立足于“防大灾,抢大险、保安全”的工作理念,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原则,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超前谋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近段时间,我市遭遇强降雨,山体土层含水量饱和,地质灾害风险极高,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该局自7月起对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督导调研,认真贯彻落实“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立足于“防大灾、抢大险、保安全”的工作理念,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原则,全力以赴做好强降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提高政治站位,压实防灾责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保持高度警惕,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全力以赴做好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各项防范,确保地质灾害防范措施落地见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隐患排查,落实防范措施。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的原则,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工作制度,对已查明的隐患点进行再巡查,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切坡建房等危险区进行再排查,全面掌握隐患动态变化,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强化监测预警,及时临灾避险。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会商,实时掌握雨情、水情、险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应急决策和群众自我防范地质灾害提供依据、赢得时间、争取主动。
严格值班值守,保障应急救援技术支撑。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制度,坚持速报和日报告制度,及时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专家队伍,确保发生险情时,专家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工作。
6月11日以来,我市全境出现强降雨过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厅统一部署,紧急做好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防治。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在岗在位在状态,保持信息通畅,及时通报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情况。
截止6月23日8时,全市已成功组织紧急转移群众179户643人。截止6月23日18时,向省厅报送速报7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万元。截止7月20日上午11时,全市已成功组织紧急转移群众829户31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