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安市中心城区道路网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2-2035年)》(草案)的公示
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六安城区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指导城市道路建设,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六安市中心城区道路网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规定,现将规划成果主要内容予以公示,公开征求意见。
1、公示时间:
2024年5月24日-2024年6月24日
2、公示地点:
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https://zrzy.luan.gov.cn/)
3、公示意见反馈方式
(1)联系单位: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电子邮箱:947410961@qq.com
(3)邮寄地址:六安市佛子岭路与淠望路交叉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4)联系电话:0564-3908817、3908877
(5)意见或建议应在公示期限内提出,逾期未反馈,将视为无意见。
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与《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目标年一致,即2021-2035年。
二、规划范围
《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的六安城区范围。
三、规划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窄路密网”理念,突出对路网“韧性、效率、品质”的要求,服务六安城区路网高质量发展,以加速构建对外交通“外循环”、全面打通骨干路网“大循环”、持续畅通片区路网“微循环”为抓手,树立“三个面向”,即面向国家和长三角层面,城市路网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互联互通;面向合六一体化层面,城市路网与合肥市区路网等高对接、直连直通;面向六安城区空间结构新格局层面,路网先行,拉大城市发展框架,支撑城市“一轴一带、双核五片”的空间结构,打造成为与公共交通协调发展,规模适度、功能完备、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路网体系,实现六安城区各片区15分钟以内上高速、各片区之间任意节点30分钟以内可达、合六一体化60分钟通勤。与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衔接,坚持路网先行的原则,加强路网体系的完善,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预留长足的发展用地。
四、规划内容:
1、路网体系规划。一是形成“两环、十四射、三联”的快速路网络体系,与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实现高快一体,道路网密度达到0.43km/km2。二是构建由“八横十纵”的一级主干路和若干二级主干路组成的主干路网络体系。一级主干路重点承担组团之间中、长距离交通服务,规划形成“八横十纵”网络,道路设计速度宜为60公里/小时标准。“八横”即刘庆路、刘安路、寿春路、皋城路-巢湖路、大别山路-皖西大道、佛子岭路、创新路-枫林路、长淮路等。“十纵”即赤壁路、磨子潭路、解放路、梅山中路-梅山南路、南山大道、皋陶大道、和平路、新阳大道、新业大道、盛业路等。其余主干路为二级主干路,重点服务组团内部主要交通联系服务,兼顾组团之间中、长距离交通服务,道路设计速度宜为50-60公里/小时标准。主要横向通道有临淮路、长安南路、龙池路、丰源大道等,纵向通道有青桐路、滨河大道、城南大道、南华路-白鹭大道、八公山路、安丰路、正阳路、九德路、胜利路、蓝溪路、新安大道等。三是支撑合六一体化。与合肥市区形成2条高速公路、3条快速路、3条一级主干路或国省干道相联系格局。其中2条高速公路为现状沪陕高速和规划的合叶高速;3条快速路为蓼城路接合肥白莲岩路、长江东路接合肥长江西路、金裕大道接合肥繁华大道、铭传路;3条一级主干路或国省干道为S437接合肥空港南路、刘庆路接合肥魏武路、S329(红源大道)接合肥集贤路。
2、道路线型优化规划。根据地形、地貌、交通、环境、用地等因素,对部分重要道路走向进行优化研究,协调与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等规划控制线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工程造价,保护环境,提高工程效益。
3、道路横断面控制规划。快速路红线宽度宜控制在45-60米范围,以地面快速路形式为主,高架快速路形式为补充;主干路断面采用三块板或四块板的形式,红线宽度宜控制为45-60米,用地受限的路段可采用40米断面;次干路断面宜采用三块板形式,红线宽度宜控制为24-45米,机动车道采用双向4-6车道,尽量设置独立的非机动车道,构建良好非机动车出行网络;支路红线宽度宜控制为16-30米,机动车道宜采用双向2-4车道,以一块板形式为主。
附件:道路网规划图.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