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季度重点工作总结
一、用地保障方面。一是建立重点项目保障清单。对照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和全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摸排用地需求、制定保障措施、明确节点时序、分级建立清单、跟踪服务保障。全市共梳理重点项目689个,已完成用地服务622个、正在履行用地手续43个、处于前期阶段24个,完成保障率达90.3%。二是加强用地指标管理。获省厅预安排用地计划12888亩(占全省1/8,全省第一),为用地保障争取了主动。其中:1700亩单列巩固脱贫县攻坚专项指标直接安排至县区,要求优先使用到位;11188亩“增存挂钩”指标市级按50%比例进行统筹,精准保障重大项目。目前,全市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643亩,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应保尽保。三是做好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积极对接用地单位,做到即来即办、快审快办。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合肥金牛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舒城县段)、G346霍山段取得部、厅用地预审复函,面积17760亩;市级预审和选址 G105线霍邱段、G529陡沙河至包家段、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冬青路等19个项目,面积8159亩。四是提升用地报批效能。开展市级会商4次,专题通报全市重点项目保障进度,专班调度武警部队置换地用地报批。实行用地报件质量月统计、季通报,缩减建设用地市级审查时间。全市获批建设用地71个批次(项目)9903亩(其中工业用地1939亩)、增减挂钩项目1845亩,S333(霍山段)、桃源河水库、玲珑轮胎、淠河南岸等重大项目顺利落地,G4222宣商高速、霍山抽水蓄能电站、中煤六安电厂、六庆铁路等项目正在快速推进。
二、土地利用方面。一是加强节约集约。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六办发〔2023〕9号),同步拟制土地节约集约试点改革清单,打下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高位推进、全面推进、持续推进的坚实基础。完成舒城县报送的三家企业单层厂房建设市级会审、备案工作,初步拟定单层厂房建设管控要点。二是加强土地供应。结合2023年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按照“有保有压、科学调控”的原则,制定市辖区(不含叶集区)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用地。根据年度供应时序安排,健全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开展房屋征迁、市政苗木处置、用地报批等工作。全市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31万亩,同比增长65.3%。三是加强土地推介。积极参加新春土地推介会,跟踪对接有拿地意愿企业,努力促成择优成交。全市共出让商住用地7宗、面积200.96亩,出让价款43519.24万元。分类型:住宅用地3宗、面积185.96亩,出让价款39182.06 万元;商业用地4宗、面积15亩,出让价款4337.18万元。分区域:霍邱县1宗居住用地,金寨县1宗商业用地,霍山县1宗居住用地、2宗商业用地,舒城县1宗居住用地,裕安区1宗商业用地,市本级、金安区、市开发区暂未出让商住用地。
三、规划管理方面。一是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通过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48项专项规划编制持续推进并深化衔接,六安新城盛业路两侧地块、六安新城新业大道两侧地块、刘庆路以北、皋陶大道以西地块(JK10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全体会议审议,霍邱县白莲乡珍珠村、沣西村、霍山县下符桥镇圣人山村等村庄规划成果完成入库,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建立。二是积极服务城市规划建设。做好公办幼儿园、口袋公园、5G通信基站、公共停车场等项目选址,配合市直有关单位做好城市建设项目谋划论证工作。提请召开市规委会全体会议3次、办公室工作例会5次,审查项目25个,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7本、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99本、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本,高效做好项目规划服务。三是着力提升规划治理水平。草拟《六安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补充细则》,编制《六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促进规划管理规范化。3月8日至10日,赴上海市奉贤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学习城市设计管控、规划编制管理等工作经验。实地参观了上海市“一江一河”改造成果,学习上海一江一河从“治水”到“亲水”的规划治理经验,为六安淠河淠干两条河流岸线规划提供思路。
四、耕地保护方面。一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严格实施2022年度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县域内年度耕地保有量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小于“三区三线”确定任务的,县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一票否决”。扎实做好2022年度变更调查,认真抓好省级检查疑似问题核查整改,初步成果显示全市耕地面积延续增长态势。二是全面摸排资源潜力。以“三调”成果为基础,结合历年国土变更调查,开展地理信息套合分析,形成了《六安市大中型灌区内各类地理信息数据套合情况分析》《六安市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摸排分析报告》和《六安市淠史杭灌区中土地利用地理信息情况分析》等报告,为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三是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补充耕地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通知》,分解下达2023年度补充耕地任务,市级已验收补充耕地0.59万亩。开展2022年高标项目中新增耕地地块现场核实工作,并建议市高标办要求各县区政府组织整改,确保形成预期入库指标。启动编制《六安市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合理安排农用地整理、提质改造、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
五、违法用地整改查处方面。一是全力推进2021、2022年度卫片执法违法用地整改。向市委、市政府全面汇报2021、2022年度卫片执法工作情况,狠抓市委1月3日常委会议、市政府1月4日常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提请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召开警示约谈会1次、专题调度会1次,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专题调度会1次,建立违法用地限期整改台账及定期报告机制,暂停霍邱、舒城等县区新增项目用地审批,举办全市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卫片执法政策专题培训班,切实传导压力、压实主体责任。围绕淠河右岸、南岸、道路边坡、水利等重点项目,提请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赴厅进行沟通对接,并请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到S244、S329现场查看道路边坡违法用地现场,争取理解支持,推进重点项目、重大问题及时整改、销号,安排专人驻点省级第三方审核单位和监理单位,多次组织县区赴省协调对接,举证销号。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强化震慑作用,市级提级查处违法用地典型案件3件、挂牌督办9件。二是持续推进历年土地督察“挂账”和2021年耕地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结合卫片执法发现违法用地整改,分别于2月20日、3月6日对全市历年土地督察“挂账”和21年耕保督察问题整改开展了同步调度,并于3月中下旬赴县区开展实地督导。
六、生态保护修复方面。一是有序推进年度项目实施。印发全市2023年度废弃矿山、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任务,建立相关监管台账或监管模块。继续推进霍邱县芙蓉山建筑石料用白云质灰岩矿(计划治理面积19.21公顷,计划投入资金2000万元)和霍邱县奶庙山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计划治理面积16公顷,计划投入资金1600万元)等两个市场化方式修复项目实施。召开与上海对口合作项目推进工作会议2次,组织县区编制六安龙穴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升方案、霍邱县芙蓉山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制定项目推介材料。二是积极申报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组织相关县区精心选择试点乡镇,会同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林业局进行了初步审查,梳理3个符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申报条件的试点村名单上报省厅。三是扎实开展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再次“回头看”。 制定加快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第三十八项问题整改进度工作方案,开展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再次“回头看”,逐一核查矿山整治后期管护情况,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按照六安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清单和十届省委巡视六安反馈问题整改自查自纠工作要求,压实责任、落实整改措施,严格验收销号。
七、营商环境指标方面。印发《关于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的通知》《关于加强“党建+不动产登记”品牌建设的通知》《六安市不动产登记遗产管理人制度操作规范(试行)》《首问负责制度》等规章制度机制,提升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扎实开展一季度营商环境测评分析评议,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登记财产指标测评排名全省第2。组织开展各县区第一季度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领域综合测评,通报发现问题,提出工作要求,为二季度指标测评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