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粮食能源安全】耕保科2023年度工作总结
按照要求,现将耕保科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和2024年工作谋划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
2023年,耕保科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始终将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贯穿于工作始末。坚决执行省厅和市局的各项工作部署,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积极应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首考”,现将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总结梳理如下:
1.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方面
一是守住耕地红线底线要求。会同测绘科,在各县区局的共同努力下,开展2023年年度变更和日常变更调查中耕地不合理流出图斑的整改工作,按照“应整改尽整改”的要求,及时纳入2023年变更调查“一上”成果。根据2023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显示,我市耕地面积746.75万亩,耕地面积较上一年度增加0.88万亩,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增加。
二是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一方面严格把控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组织做好项目踏勘论证、占用补划工作,落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要求。另一方面扎实组织开展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的核实处置工作。依据2022年度变更调查、2023年变更调查下发疑似图斑和县区自提图斑,通过原地恢复或异地补划的方式,目前,全市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后面积达645.81万亩,多补划约3.67万亩,用于消除未来年度可能造成的耕地流出风险。
2.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方面
一是大力推进补充耕地项目实施管理。2023年,先后印发了《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进一步落实补充耕地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通知》《关于统筹做好新增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增耕地后期管护的通知》等文件,分解下达了各县区年度补充耕地任务,将项目实施和指标入库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整理中心共同努力下,年度指标入库1.7万亩,指标库结余指标3.99万亩,指标入库量和指标库存量均居全省第1位。
二是充分发挥占补平衡指标市级统筹作用,保障了警官学院、和襄高速和六庆铁路等项目万余亩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三是在保障市内建设项目占补平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跨市交易新增耕地指标,今年交易耕地2700亩、水田195亩、粮食产能218.94万公斤,预计成交总价款5.82亿元,有力保障国家、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反哺了乡村振兴。
四是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组织指导县区编制实施年度“进出平衡”方案,并实施到位,确保耕地“进”大于“出”。
3.耕地保护问题整改方面
一是牵头组织耕地保护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和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工作。耕地保护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共排查问题的460个,截至目前,会同执法支队共报送销号315个,销号情况居全省第一方阵。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共排查最终共排查问题1260个,已整改完成625个(不含已纳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系统问题)。
二是牵头负责2021年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涉及我市的327个问题,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并销号,整改销号情况居全省第一。三是配合执法支队开展2022年度耕保督察反馈我市127个问题,其中涉及耕地非粮化等问题113个,目前已整改销号112个,剩余1个问题,因考虑到农民利益和风险稳控,正在稳妥推进整改。
4.迎接做好“首考”方面
自3月《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印发以来,我科室始终以“首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为目标,组织集中学习、进行政策解读,并多次赴省级部门沟通汇报,了解考核指标与我市情况。8月,我局对各县区耕地保护工作进行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以《考核风险提示函》的形式反馈至各县区党委政府及其主要负责同志,明确工作短板,特别是存在“一票否决”风险的情况,提醒县区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及时补差补缺、迎头赶上。10月,提请市政府召开耕地保护等工作推进会,就耕地保护有关情况进行通报,提醒县区抓好相关工作。11月,我局认真梳理分析目前耕地保护工作进展和存在的短板或风险,形成《关于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有关情况的报告》,呈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印发《六安市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考核问题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工作专班,落实领导包保任务,赴县区督导有关工作督导,积极争取“首考”好成绩。
5.其他方面
组织开展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摸排分析、大中型灌区内地理信息情况分析和淠史杭灌区内地理信息情况分析。形成了《六安市大中型灌区内各类地理信息数据套合情况分析》《六安市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摸排分析报告》和《六安市淠史杭灌区中土地利用地理信息情况分析》等报告,为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二、2024年工作谋划
总体目标: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聚焦耕地保护考核要求,坚持目标导向,推动落实各项工作。具体的,从目前的政策形势和要求来看,除了抓好耕地保护常态化工作之外,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耕地红线刚性约束。加快推进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升规划执行力,建立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对各类管控边界、约束性指标等管控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将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情况纳入自然资源执法内容,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二是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按照国家关于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统一部署,将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严格落实“以补定占”要求。积极拓宽补充耕地来源和途径,严格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确保补充耕地与占用耕地质量相当。加强补充耕地后期管护,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防止耕地再次流失。耕地恢复补充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考虑林木生长期、果实成熟期、作物收获期等客观实际,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三是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抓好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落实。统筹各类空间开发保护需求,合理安排建设项目规模、布局和时序,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六个严禁”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要求。强化临时用地监管,严格落实恢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