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霍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霍邱县人民政府:
《关于报请批准〈霍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霍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霍邱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霍邱县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地区,是国家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长三角铁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考察六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 2035 年,霍邱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94.3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63.1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42.4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超过80.95平方千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1%;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8.10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不少于60%;水域空间保有量不低于90.32万亩。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三条控制线为刚性约束条件,构建“一主一副三节点、两湖两带四片区”的县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共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助推皖北区域联动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空间协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构建“两带两园五片区”的县域农业空间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优先保护重要生态空间,以保护淮河流域安澜为根本任务,突出城东湖、城西湖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中的核心地位,构建“一廊两湖一山多河”的县域生态格局。以产城融合为导向,强心引领、组群集聚、轴带链接为重点,构建“双核三极四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建设合肥都市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深化与合肥高新区结对共建,高质量建设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四、落实节约集约发展要求。严守城镇开发边界,控制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加强城镇空间的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做好分阶段时序管控,合理安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和布局。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引导土地复合利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市内涵式集约发展。
五、不断提升城乡空间品质。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建设滨湖魅力的霍邱县城和现代品质的马店新城。统筹安排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安排居住用地,推进社区生活圈建设。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管控,系统建设公共开敞空间,稳步推进城市更新。优化镇村布局,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六、加强历史文化遗存和风貌特色保护。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文化遗址、传统村落和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李氏庄园、水门塘、临淮岗景区等文化遗产和水韵、田园等景观资源,加大红旅、文旅、农旅融合力度,彰显“淮畔明珠,水韵蓼城”国土空间魅力。强化城市设计、村庄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形态,促进山水文化景观和城镇乡村融合发展。
七、提升基础设施体系保障能力。完善区域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多向复合、内联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加强河湖保护,严格落实防洪、排涝、排水设施布局要求,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八、坚决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严格执行《规划》,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多规合一”改革的决策部署,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强化对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依托协调矛盾冲突。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九、做好规划实施保障。做好《规划》印发和公开,强化社会监督。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切实提高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科学编制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地落实。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发挥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统筹协调作用。《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请示报告。
六安市人民政府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