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5年工作要点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局发布时间:2025-03-27 11:01
字号: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市自然资源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造六安版三地一区重大战略以及增速居前列、总量上台阶三个往前赶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严格矿产资源管理,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全面提升要素保障能力,为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自然资源坚实力量。2025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严格标准、永续利用,全力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一是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耕地保护全链条监管,全面落实各级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紧盯土地卫片执法和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源头防控,落实长效监管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二是认真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改革要求,强化以补定占,坚决做到各类占用耕地补足补优四库建设成果为基础,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落实整改过渡期要求,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持续推动耕地保护专项清理整治问题整改,坚决处理弄虚作假行为。坚持市级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统筹管理,建立健全县区激励管控机制探索推动林耕布局优化。积极争取省直部门支持,探索开展耕地下山、林地上山试点,进一步优化陡坡耕地与平原林地园地空间布局,争取形成初步成效。

坚持经济赋能、规范实施,全力加强土地要素保障。一是强化土地要素支撑。积极争取国家直接配置计划,用好增存挂钩处置核算计划,鼓励各县区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用地需求摸排,争取更多项目用地纳入省政府重大项目用地清单。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配合,协同开展重大项目前期攻坚行动。落实规划选址综合论证要求,做实做细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深化部门协同配合,常态化开展土地要素保障会商,持续保障合武高铁、G4222和县至襄阳高速公路天堂寨支线、六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重点项目落地。二是严格土地供应管理。科学编制2025年度土地出让计划与土地储备计划。加强房地产市场分析研判,积极开展土地推介,鼓励房地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康养、文旅等地产模式。探索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租让并举等多元化供地方式,理顺市辖区土地供应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三是健全土地征收制度。制定出台《六安市征收农村村民住宅补偿安置办法》《六安市被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标准》。指导区严格贯彻落实集体土地征收先安置、后拆迁工作机制,严控出现新难安置问题。

坚持规划引领、谋篇布局,全力铺就绿色发展新路。一是健全三级三类空间规划体系。全力推进一张图建设,加快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落实和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空间,尽快实现多规合一。完成中心城区、县城和开发区新一轮单元详细规划审批加快推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确保各类项目实施有据可依。全面完成六安东部新城规划、两河一岭专项规划沪六新城片区单元详细规划编制积极参与合肥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将重要基础设施纳入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消除城际断头路持续优化工业用地空间布局,推动工业用地集聚,切实保障各类产业项目用地空间。二是持续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稳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重点和时序,统筹建设管护,探索具有地域特色乡村建设模式。坚决把好村庄规划审查关,严格规划成果审查健全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积极培养本地规划人才。强化村庄规划和美乡村创建内容、技术要求衔接机制,确保重点建设项目落地落实三是加大规划管控协调推进力度全面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和管控规则,维护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开展年度城市体检评估。落实落细详细规划管控要求,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盘活老旧小区及周边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等零星用地,优先用于增加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细化工程规划许可管理,进一步加强批后巡查,做好商品房不利因素告知,规范规划放线、验线、核实。加强定量定点管控,实施各级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全生命周期管理。

坚持盘活存量、找寻增量,全力推动土地节约集约。一是纵深推进综合改革试点。高质量完成2025年度改革试点任务,落实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2.0版政策措施鼓励县区探索闲置土地有偿收回、混合产业用地供应、弹性年期出让、工业用地分割转让等创新做法,形成制度机制稳步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持续抓好霍邱县冯井镇和霍山县但家庙镇试点项目,积极争取叶集区姚李镇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获批并推动实施。总结推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经验,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二是加快盘活低效闲置用地。依法依规三块地处置,力争全年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30%、闲置土地净处置率25%以上,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5100亩。稳妥推进存量闲置房地产用地处置,加强在建房地产项目用地履约监管。抓好发行土储专项债券,指导县区提前开展土地评估、企业前期投入审计、收回价格磋商等准备工作积极运用专项债券资金盘活存量土地和收储新增土地严格落实超期未动工项目清单更新、监管系统专人巡查等制度三是全面促进园区提质增效。进一步强化集约节约用地意识,落实省级以上开发区项目供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工业项目开发区联审、供地市级提级审查、单层厂房联合论证、投入产出监管等机制,引导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

坚持资源整合、依法有序,全力保护修复自然生态。一是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加强矿山开采三率指标和矿产资源储量年报监督管理。加强生产矿山动态监测,严厉打击超层越界开采行为。加快推进霍邱铁矿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建立露天矿山统筹开发机制,组织编制十五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投放矿业权,监督指导矿山企业依法依规生产。二是稳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制定印发2025年度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计划,计划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9个(包含跨年度项目1个),治理面积117.45公顷。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监管,按时完成年度修复任务和部下发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变更核查。加强废弃矿山后期管护,配合做好铁矿尾砂和机制砂处置监管。积极探索推动社会资本对废弃矿山综合开发,推动向民宿、生态公园、露营基地、种养殖业等转型利用。三是统筹抓好生态修复实施。全面落实《六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2-2035年)》,鼓励县区系统谋划、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是做好临时用地监管。进一步规范全市临时用地管理,健全临时用地复垦季度通报制度,完善动态监管台账机制,对超期未完成复垦项目,移交执法部门依法依规查处。

坚持摸清底数、夯实基础,全力提升综合治理效果。一是做好资源资产清查。全面开展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五类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价值量和使用权状况清查,完成全部资源门类价格更新。同步开展市属国有企业和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土地资产清查。是扎实开展调查监测工作。高质量完成年度变更调查任务,更好发挥日常变更调查作用,开展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水资源基础调查、林草湿调查监测等专项调查。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做好汛期地灾预警和防治工作,推动金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建设,持续抓好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综合治理项目实施。

坚持服务升级、利企便民,全力优化政务营商环境。一是提高不动产登记服务质效。常态化开展交房(地)即发证”“验收即发证”“掌上办+自助办等便民服务。持续开展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专项整治,全力打通涉法涉诉问题处置路径,用实用好三本台账,提前预判新登记难问题。二是全力做好统一确权登记。加快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做到应登尽登”“应发尽发。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二轮延包不动产登记工作。三是推动信息数据平台整合。推进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推广应用,积极申报数字化场景应用服务。持续推动实景三维建设;积极争取开展六安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二期建设。提升测绘服务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要素保障。扎实推进六安市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对历史遗留馆藏档案和规划档案实现全面数字化。四是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年度计划+季度通报+清单管理工作机制,分县区明确各项自然资源重点工作任务、时限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报批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发改、住建、农业农村、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解决项目用地审批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探索与林业部门共同推动用地联动审批。

坚持党建引领、自我革新,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坚决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定期研究党的建设,落实年度党建+业务双百分考核,适时组织党建重点工作督查检查。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提升,创建模范机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培养发展。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网络领域意识安全。二是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建设。优化调整机关和事业单位职能职责,进一步发挥局属事业单位对机关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优化年度综合考核指标及其细则,严格控制文件发放数量及会议频次与规模。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使用,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继续抓好老干部工作和工青妇等群团工作。三是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强化下管一级责任,抓好中心组学习巡听制度,开展县区局和直属单位一把手政治监督谈话。密切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执纪问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