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八五”普法终期验收评估情况总结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在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将普法宣传贯穿自然资源管理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 “谁执法谁普法” 普法责任制,严格按照《安徽省自然资源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扎实推进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现将“八五”普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学习走深走实。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专家讲座等形式,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开展自然资源法治大讲堂学习教育,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信访工作条例等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八五”普法期间,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累计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12次,一把手每年带头讲法制课最少1次,切实提高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
(二)丰富宣传形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局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推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资料、解读文章、宣传视频等内容,广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结合“民法典、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工作
(一)健全工作机制,明确普法责任。据省厅印发的《安徽省自然资源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制定我局《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同时,为做好年度普法依法行政工作,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及普法实施方案,明确年度普法任务及责任分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单位协同抓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普法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普法工作有序开展。将普法经费列入部门财政预算,将普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确保普法工作落到实处,稳妥有序开展好年度宣传各项工作。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普法能力。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举办政策法规解读培训会、开展宪法法律知识测验等形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八五”普法期间,培训执法人员200余人次。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资格审查和测试,确保执法人员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执法能力。
(三)创新普法方式,增强普法实效。一是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结合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利用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8・29全国测绘法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法润乡村社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宜居靓家园 健康新生活”“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形式多样等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咨询点、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展览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八五” 普法期间,每年最少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7次,发放宣传资料 2000余份。二是推进“互联网 + 法治普法”。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宣传优势,践行“互联网+法治宣传”理念,通过政风行风热线、新闻发布会、案件调解审查会和不动产登记中心等平台,以互动形式与服务对象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在局官网及时发布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政策解读、执法案例等信息;利用微信公众号、局网站、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推送普法政策和法律法规解读等平台。常态化组织策划 “皋速登” 小视频共24期,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剧和图文展示,讲解不动产登记政策,吸引观众超过3000人次,增强了普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三是开展精准普法。针对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开展精准普法活动。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开展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向社区居民宣传不动产登记、地质灾害防治等知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农村群众讲解耕地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学校开展自然资源科普知识和法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资源国情意识和法治观念。“八五”普法期间,累计每年开展精准普法活动7次,覆盖人群500余人。
三、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法和研究部署、督促落实普法工作
(一)坚持专题学法,提高法治素养。印发《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学法制度》等文件,局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学习作为重要内容,制定年度学法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要求。每年至少安排4次专题学法,重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以及自然资源领域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专题学法,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八五”普法期间,局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累计开展专题学法54次,学习法律法规50余部。
(二)加强研究部署,推动工作落实。局党组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将其纳入自然资源法治建设总体布局,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印发《关于开展“自然资源和规划大讲堂”活动的通知》,定期开展业务骨干上台讲,结合自然资源各领域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围绕土地、矿产、规划等开展实物培训,不断提升干部职工业务水平和能力。定期召开党组会,研究部署普法工作,听取普法工作汇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印发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普法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对各科室、单位普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推动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四、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全过程,开展以案释法发布普法典型案例
(一)加强执法与司法衔接,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加强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信息共享、案情通报等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在办理自然资源违法案件过程中,对于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并配合司法机关做好调查取证等工作。同时,加强与司法机关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司法机关在办理自然资源相关案件中的法律适用和裁判标准,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二是组织干部职工旁听行政诉讼案件庭审8次,开展“庭审复盘”研讨会,推动执法人员提升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三是为深入贯彻落实 “府院联动” 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行政争议源头治理。参加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行政审批讲堂,通过审判法律知识学习、以案释法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凝聚矛盾纠纷化解合力,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优化法律服务,维护群众权益。加强自然资源领域法律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积极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制定规范性文件、行政处罚业务流程、合同签订等工作,为我局依法行政、规范履责提供法律保障,提前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普法依法治理能力。
五、在全系统组织开展自然资源专题普法及主题普法活动
(一)专题开展自然资源领域法律法规宣传。围绕卫片执法、耕地保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利用、矿产资源管理相关法规政策与实务等工作,结合“6·25”全国土地日、“8·29”全国测绘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扎实开展新修订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及《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城乡规划法》《矿产资源法》《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测绘法》等宣传学习活动,并定期在局网站发布不动产登记、土地执法、征地补偿等方面的典型案件,作为“释法”重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生态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耕地保护、绿色矿山、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等与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丰富宣传形式和宣传载体,提升自然资源系统依法治理能力。
(二)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一是加强宪法学习教育。将宪法学习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体系,通过举办宪法专题讲座、开展宪法知识竞赛、组织宪法宣誓等活动,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宪法学习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八五”普法期间,组织宪法宣誓5次,参与干部职工100余人次。二是开展宪法宣传活动: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宪法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标语、进社区乡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宪法知识测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八五” 普法期间,累计开展宪法宣传活动5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
(三)广泛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一是组织民法典专题学习。将民法典学习作为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重要内容,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深刻理解民法典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不断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八五”普法期间,累计组织民法典专题学习 5次,开展专题研讨5 次,参与干部职工 150余人次。二是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结合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制作民法典宣传展板、宣传手册,在局机关、直属单位及办事大厅等场所进行展示和发放;利用局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民法典解读文章;组织开展民法典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等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民法典中与自然资源领域密切相关的内容,提高群众对民法典的知晓率和认知度。“八五”普法期间,累计发放宣传手册 1千余份,开展民法典进基层活动 10次,。
六、存在问题
(一)普法宣传方式有待创新。虽然在普法工作中采用了多种宣传方式,但部分宣传方式仍较为传统,创新性不足,对群众的吸引力不够强,导致普法宣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普法针对性有待加强。在普法工作中,对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分析不够深入,针对性的普法措施不够完善,导致部分群众对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普法效果不够理想。
(三)普法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普法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在普法宣传和执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影响了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探索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如制作短视频、开展网络直播、开发普法小游戏等,增强普法宣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扩大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增强普法针对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制定更加精准的普法计划和措施。针对领导干部,重点加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决策能力的培养;针对执法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执法水平;针对企业和群众,结合实际案例,重点宣传与他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三)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加大对普法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宣传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对普法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普法队伍。
(四)强化普法工作保障。进一步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为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2025年8月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