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十三五”期间耕地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20-12-31 14:55
字号: 打印 收藏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2019年3月8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又连续发布了《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对各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做出明确要求,对耕地保护工作再次进行强调,就耕地“非农化”问题,提出了“六个严禁”要求。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十三五”时期,我市坚决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现在,我就全市“十三五”期间耕地保护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提高耕地保护思想认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耕地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云飞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组织学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皖发〔2018〕25号),并就全市耕地保护工作作出指示安排。市委副书记、市长叶露中批示要求,要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保耕地就是保饭碗,留下足够地交于子孙耕。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六政秘〔2019〕76号),系统提出管控性保护、激励性保护措施。将包括耕地保护在内的土地管理知识学习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切实增强了各级党委、政府保护耕地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五年来,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充分结合“4·22” 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宣传,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通过系列漫画作品广泛宣传“八不准”要求,进一步促进保护耕地意识深入人心。

二、健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体系。修订完善了《六安市县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数量等指标纳入县级政府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县区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近年来,全市自上而下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耕地保护责任网络体系。根据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逐年分解下达各项目标任务指标,并逐年完成了省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十三五时期,为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我市在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年度自查自评的基础上,2018年还组织开展了2016-2020年县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期中检查。通过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年度自查,期中检查,及时发现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症结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从而确保了我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到位。根据省批复的《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我市耕地保有量2020年目标数为776.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650.54万亩,根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显示,我市实有耕地保有量77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651.01万亩,均超出上级下达我市耕地保护任务目标。

三、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一是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十三五期间,我市在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准确掌握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编制了《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为实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项目提供依据。同时,为鼓励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市政府还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见》,确定了三年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并列入县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五年来,我市通过未利用地开发、低效利用地整治、废弃地复垦等措施,累计新增耕地面积12.58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6.32万亩的补充耕地任务。二是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措施。所有建设占用耕地项目均按照“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补水”的原则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做到耕地质量不降低、数量不减少,同时挂钩的补充耕地质量均高于或相当于所占用的耕地质量,所补充耕地的粮食产能高于或相当于建设占用耕地粮食产能。十三五期间,我市合计批准各类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面积4.5366万亩,落实补充耕地4.5366万亩,没有以承诺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我市已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三是鼓励和支持指标富裕县区跨市域有偿调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为支持国家及省级立项、省委省政府重点调度的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鼓励指标富余县区有偿调剂交易补充耕地指标。“十三五”期间,全市指标交易总成交面积1.48万亩,成交总价款20.8亿元,既有力支持了指标交易县区的脱贫攻坚,又保障支持了各类重点项目建设。

四、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一是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2016年,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紧密配合、系统谋划、周密部署,按照“调查摸底、核实举证、论证审核、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的工作程序,采取强有力措施,扎实有效推进,按时保质保量全面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五项工作任务,全市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651.09万亩 ,保护片(块)51718个,保护图斑222623个,设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牌1610个,逐地块落实保护责任,划定数量超过省下达我市的650.5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二是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今年,为提高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效率,做到重大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保质保量补划落地,我市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在永久基本农田之外质量较好的耕地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19.5586万亩,并建立储备区数据库,为今后项目占用补划审查报批提高效率打下基础。三是部署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划工作。按照《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要求,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依据三调初步成果数据,目前正在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中问题地块的梳理整改,以进一步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健全永久基本农田日常监督管理机制。四是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用地布局的约束。建立了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提前介入机制,积极引导建设项目合理选址,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避开水田和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确需占用的,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原则进行严格论证及补划,并对所有补划地块做到了实地踏勘全覆盖,确保所有补划地块均为“在耕在粮状态”或“能耕宜耕”。

五、严格建设占用耕地审批。严格执行以补定占、先补后占规定,引导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应避开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强化建设用地预审,严格项目把关。预审时需提出补充数量质量相当耕地的安排方案,并作为通过预审的必备条件。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时,对建设项目占补平衡进行严格审查把关,补充耕地不落实的,不得通过审查。

六、强化土地执法监督监管。严格落实日常执法巡查和重点乡镇监管制度,构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的工作机制,强化违法违规用地整改工作调度督促,压实县区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共同责任。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和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加强耕地利用情况监测监管,对乱占耕地从事非农建设行为及时预警。建立自然资源部门与法院、检察、公安、监察等多部门的联动协同机制,形成查处合力。常态化开展土地卫片执法监督检查,严格查处各类违法乱占滥用耕地行为。扎实开展“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高位推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建房问题,做好源头防控,及时制止、纠正、查处违法行为。

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市耕地保护工作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形势依然严峻。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及耕地保护的重大部署,锚定新目标、把握新要求、落实新任务、作出新业绩。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