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风行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23-05-15 15:54
字号: 打印 收藏

    上线时间:

2023年5月10日(星期三)11:30至12:00

上线主题: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上线内容:

局领导: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六安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首先,我代表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今天,我们与大家现场交流的主题是《提高政治站位,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回答听众朋友们提出的关于自然资源部门有关工作的疑问。

众所周知,我们六安市位于大别山区北麓,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区域。位于大别山的腹地的霍山县、金寨县境内山峦叠嶂,连绵起伏,风景秀丽。丰富的地貌类型,赋予了六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自然风光,但同时也为地质灾害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市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之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十分繁重。为了科学、有效地应对各种地质灾害,最大程度减少因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今年3月,我局组织各县区对地质灾害隐患开展拉网式汛前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六安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请市政府批准后,现已发布实施。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地质灾害防范有关知识和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情况。

一、全市地质灾害现状及年度防治总体形势

根据全市2023年地质灾害汛前调查结果,截至2023年3月底,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43处,均为小型灾害隐患点。共计威胁785户3053人、16614.5万元财产安全。其中崩塌117处、滑坡218处,泥石流8处。分别分布在金寨、霍山、舒城三县及金安、裕安两区,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据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春季(3-5月)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3成,部分地区有阶段性气象干旱发生。汛期(5-9月)淮河以北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淮河以南偏少。淮河以南入梅较常年偏晚,出梅接近常年,梅雨量偏少,梅雨强度偏弱。

结合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结合今年降雨趋势,预测2023年全市地质灾害总体趋势接近常年,较2022年可能加重,灾害类型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

二、地质灾害防范有关知识

(一)哪些行为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成因比较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也有人为因素引发的。内因是灾害体的物质组成(如岩性、构造)以及所处的地形地貌区位等。外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切坡形成高陡临空面在降雨作用下发生失稳,还有如地震、爆破震动等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一般来说,受长期降雨或短时强降雨影响,地表水大量进入坡体,导致岩土体含水量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容易产生滑坡。

崩塌一般主要发生于高山陡崖地带,主要是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形成不稳定岩土体,在地震、降雨、融雪、地表冲刷及人类工程扰动下,导致岩土体失稳而产生倒塌或坠落。

此外,因矿山地下采空、过量抽采地下水等还容易诱发地面塌陷。工程建设不合理的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等人为工程活动都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二)发现地质灾害灾情,该怎么办?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同时,一旦发现险情,要及时寻找安全地带躲避,及时设法告知周围居民,撤离到安全地带。

建议雨天尽量不到山区景点游玩,雨天出行尽量避开山区公路。

(三)在野外如何躲避地质灾害?

在野外,如果遇到突发地质灾害应采取下面的方法避让:

1.遇到山体滑坡时不要沿坡体滑动的方向跑,即不要顺坡跑,用最快的速度向坡体两侧稳定地区逃离。当你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2.遇到崩塌时,要向石块滚落方向的两侧跑,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保护好头部。

3.发生泥石流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防范区域和重点防范期

(一)重点防范区域

2023年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为舒城县、霍山县、金寨县、裕安区和金安区的低山丘陵地区,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重点防范对象主要为受威胁人数较多、受威胁财产较大的不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公路、铁路、水利、学校、矿山等重要工程地段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重点监控对象主要为受威胁人数较多、受威胁财产较大的不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重点防范期

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9月,其中,6、7月主要防范梅雨时节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8、9月主要防范台风活跃期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次重点防范期为3-4月,主要防范山区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10月至次年2月,地质灾害相对低发,但仍然不能忽视融雪下渗引发的少量崩塌、滑坡。全年应加强防范各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四、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夯实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基础。做好汛前调查、汛期巡查、汛后核查工作,紧盯降雨过程,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城镇、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旅游景区、重要工程等进行经常性的巡查排查工作,经核查属于地质灾害隐患的,及时纳入管控范围。全面完成7个县区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完成全市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成果集成工作,不断深化成果运用。

(二)深入开展专群结合智能预警。持续完善乡镇、自然资源所、行政村、网格监测员、专业技术人员“五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实施分片包干、重心下沉的扁平化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支撑作用,加强对基层群测群防员培训力度,提高识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积极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对重要隐患点布设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设备,做好已安装的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设备维护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监测设备在隐患变形发育阶段早期感知能力,逐步实现自动化定向预警,提高预报预警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不断推动群测群防向专群结合的监测方式转变。各县区自然资源、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完善预报会商和预警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至群测群防人员和受威胁群众。

(三)持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各县区及地质灾害重点防治乡镇要编制本地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重要隐患点应急预案。利用防灾减灾日、地球日等时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在重点乡镇或重要隐患点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基层群测群防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和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汛期“驻县包乡”制度,组建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队伍,统筹安排人员稳定、技术过硬的地质队伍驻守县区,做好防灾技术支撑。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的区域或地段,及时划定危险区,明确防灾责任人、疏散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等,予以公告,在危险区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一旦发布地质灾害红色预警信息或发现临灾前兆,当地政府要迅速启动防灾避险预案,按预案设计的撤离路线和避让地点,迅速组织人员转移,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并采取必要妥善措施,以防灾情进一步扩大。

(四)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各县区人民政府应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实施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一是搬迁避让。对风险等级高的隐患点,结合新农村、美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等政策和资金,实施搬迁避让,及时防范化解灾害风险;二是工程治理。对威胁集镇、学校、景区、重要基础设施等,且难以实施搬迁避让的隐患点,或稳定性差、风险等级高、不宜搬迁避让的隐患点,根据宜治则治、因地制宜、轻重缓急原则开展工程治理,科学设计防范措施,提高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防御工程标准;三是排危除险。对调查发现风险高、险情紧迫、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隐患点,采取投入少、工期短、见效快的工程治理措施,组织排危除险。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削减隐患存量;四是工程监管。加强对在建治理工程的监管,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对已经投入使用的防治工程,要及时开展“回头看”,采取清淤、加固、修缮等措施进行维护,确保防治工程长期稳定安全运行。

(五)做好工程建设领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落实工程建设领域地质灾害防治的防灾主体责任和防灾措施,严格建设项目的审核审批制度,督促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农村切坡建房要严格执行《安徽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规定》,易发区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建房选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村民切坡建房的,应当在乡(镇)自然资源、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监督与指导下,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实施,并做好坡体的防护工作,防止因人为活动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结束语:现在,我市已经进入主汛期,强降雨和持续降雨天气多发,我们要继续绷紧防灾这根弦,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值守,防止降雨等恶劣天气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切实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发现、早处置,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损失。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强化组织协调,严格落实汛期各项防灾措施,切实做好2023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