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助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典型案例丨【品质篇】用活“边角料” 打造城市“金角银边”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25-09-26 09:37
字号: 打印 收藏

用活“边角料” 打造城市“金角银边”
——六安市修补“城市窟窿”提升城市品质案例

  一、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建设持续推进与城市规划格局的演变,部分土地因各种因素逐渐演变为闲置状态,逐渐产生了面积小、形状奇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形成了“城市窟窿”。近年来,六安市将盘活空闲地块作为推动城市功能优化与品质升级的关键着力点之一,以零星地块高效利用为抓手,有效盘活城市空闲土地资源,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系统摸排底数。通过对六安市“城市窟窿”修补工作和现状调研两部分工作的整合,地毯式摸排出484个闲置用地、空闲地,去除部门间交叉重复的地块和面积较大、形状规整等不符合城市零星边角地特征的地块,共梳理出71个可利用零星边角地块,总面积约1386亩。
  (二)强化政策支撑。为推进边角地科学有序处置利用,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作为,创新开展《六安市中心城区零星边角地利用规划》编制,以规划先行引领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合理确定各地块利用方式,为全市推进边角地利用提供制度依据。
  (三)科学确定功能。针对71处零星边角地,结合地块所在区域、面积、形状等基本情况,综合考虑城市单元内设施现状、设施规划的情况,在处理好与用地边界、用途功能、社区生活圈等关系的新要求下,充分结合六安实际,以教育、医疗、体育、养老、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作为重点配置内容,以及周边居民需求情况,提出地块功能引导。
  三、实施成效
  (一)引领完善城市功能。共规划布置13处生态停车场、6处邻里中心、4处公办幼儿园、28处功能留白用地、15处公园(口袋公园)、4处功能复合用地以及1处小型运动场地,累计可提供公共停车位约2465个、托位数约200个、幼儿数约1770个,提高中心城区约0.3%的绿化覆盖率。
  (二)充分推进边角地利用。自2022年起,六安市按照《六安市中心城区零星边角地块利用规划》指引,序时推进零星边角地块利用,先后建成六安市姚李路以东生态停车场、八公山路与解放路交叉口口袋公园、明珠幼儿园等30多个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填补城市公共服务空白,有力提升了市民对城市品质提升的认同感。
  (三)合理盘活闲置存量资源。合理利用市城区存量工业厂房等推动城市更新,如原安徽星瑞齿轮厂地块,利用原有工业建筑群,合理转型为文化用地,将创新设计理念应用到项目规划设计中,融入厂房的原始架构与特色工业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意性改造与升级,为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打造新的平台与载体。
  四、经验启示
  将城市空闲地块作为城市发展的潜在资源,通过精准梳理、科学规划、有序实施,将过去难以利用的“边角料”打造为各尽其所的“金边银角”,将城市发展的“痛点”成功转变为市民认可的“舒适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和建设管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该案例是自然资源部门转变理念、主动作为,助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的又一示范。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