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窗口写青春,匠心服务践初心

记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闪闪发光的金安区不动产登记人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金安区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25-03-31 17:50
字号: 打印 收藏

在金安区政务服务大厅的不动产登记窗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日复一日与证件材料朝夕相处,年复一年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他们中,有人坚守窗口数十载,有人经手业务数万件;有人洞悉登记政策,有人熟记法律法规;有人为年迈老人驱车百里“上门服务”,有人为病重孤寡赶往医院“床边受理”;有人为查看现场冒雨走过泥泞工地,有人为录入数据通宵熬过漫漫长夜......一路走来,他们有的不再壮年,有的丢了青涩,但他们始终记得脚下的路和来时的心,时间磨砺他们,他们就用毅力对抗时间,静下心来,做一个默默耕耘的“守窗人”,用专业与温情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练就“硬本领”,他们是业务精通的“行家里手”

每天早晨,窗口负责人老周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岗,组织晨会梳理最新政策。“不动产登记涉及法律法规多,必须时刻充电”,在他的带领下,登记队伍形成“每日一学、每周一论、每月一评”的学习机制,他们深知,唯有扎实的业务理论,才能准确无误地为群众办理业务。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到各类操作规范和细则,每一条法规政策都烂熟于心。为了更好地掌握业务流程,老周带领同事们反复模拟各类登记场景,从初始登记到转移登记,从抵押登记到注销登记,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其中一位资深窗口人员小黎,在面对复杂的非公证继承类不动产登记业务时,凭借多年积累的业务知识,总能有条不紊地为群众梳理材料、答疑解惑。他不仅熟知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界定,还对如何提供有效的证明材料有着深入研究。有一次,一位群众因祖辈房产继承问题愁眉不展,小黎耐心接待,仔细审查材料后,发现缺少一份关键的亲属关系证明。他详细告知群众获取该证明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后续办理过程中持续跟进,最终帮助该群众顺利完成了不动产继承登记,解决了困扰其家庭许久的难题。正是像小黎这样的窗口人员,通过日复一日的学习与实践,才让整个不动产登记中心的业务办理准确率始终保持在高位,为高效服务群众筑牢了根基。

硬核数据:窗口3名受理人员年均办理登记业务2.4万件,业务准确率连续3年保持100%;2025年一季度窗口已累计开展业务培训6场,前台3名受理人员已有2人考取“不动产登记代理人”资格;全部6名工作人员,多次分获“党员先锋岗”、“巾帼文明岗”和“红旗窗口”等称号。

传递“暖服务”,他们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服务意识强,是金安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人员的又一显著标签。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始终将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无论业务多繁忙,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用温暖的话语和贴心的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家一般的关怀,在窗口工作十余年的陈姐,就是服务群众的典范。有一次,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前来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陈姐发现老人听力不太好,便主动走到老人身边,弯下腰,凑近老人耳边,用缓慢而清晰的声音耐心讲解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在办理过程中,她全程陪同老人,帮忙整理材料,填写表格,直到业务顺利办结。老人感激不已,拉着陈姐的手连连道谢。这样的场景在金安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屡见不鲜,窗口人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初心,让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都能满意而归。

“王阿姨,您的赠与登记材料我帮您重新整理好了!”窗口“微笑天使”小杨正在耐心指导办事群众。这支登记队伍创新推出“耐心倾听、细心审核、贴心指导、暖心陪伴、尽心解决”的“五心服务工作法”,提供“帮办代办服务”,设立“企业绿色通道”,仅2025年一季度就已开展上门服务5次,收到锦旗2面、表扬信1封。

温情瞬间:为瘫痪在床的赵大爷提供上门“床边受理”服务;工作日下班“延时服务”5小时为企业办结78套房屋抵押登记;周末连续加班10多个小时为企业完成700余套房屋产权登记;自创“登记材料便利清单”,累计发放500余份。

敢啃“硬骨头”,他们是改革攻坚的“先锋队”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金安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改革的实践者。他们积极参与“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建设,当其他地区还在收取纸质资料时,金安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已与住建、税务、公安、民政、卫健、司法、市场监管、规划等多个部门数据嵌入式共享,实现“无纸化绿色登记”。他们积极推动“交房(地)即交证”改革落地,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在推行“交房(地)即交证”改革时,他们在烈日下核对图纸,在深夜里整理材料,连续加班一个星期,提前做好部门对接和登记准备,最终让300多户业主在收房当天成功拿到了“红本本”。

老张是窗口的“元老级”员工,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登记一线。他说:“看着办事群众从愁眉苦脸进来,到眉开眼笑离开,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他见证了不动产登记从“纸质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跨越,亲历了办事流程从“多头跑”到“一窗办”的变革,目睹了审批时限从“按日计算”到“分秒必争”的飞跃,他感慨说:“时代进步了,变的是服务方式,不变的是为民初心。”金安区不动产登记人用行动证明:改革攻坚没有捷径,唯有以“逢山开路”的闯劲和“啃硬骨头”的拼劲,才能把“不可能”变成“办成了”,真正的改革先锋,永远是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的实践者。

创新成果:制定全业务类型登记服务标准;开展不动产“一窗受理”和税费“合一支付”;扩大“电子证照、电子材料、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应用范围和使用频率;开通“全程网办系统”和“线上智能审批登簿系统”。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金安区不动产登记人的座右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的承诺,有的只是千万次暖心的微笑服务。他们用“敬业指数”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以“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在小小的登记窗口里,书写着新时代不动产登记人的大担当!( 胡醒醒、朱晓菲 )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