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自然资源局:三向发力筑牢工业项目“生命线”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金安区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25-09-09 18:05
字号: 打印 收藏

工业项目在投产后方才暴露出配电容量不足、消防水源缺失等关键配套设施问题,此现象由来已久,长期掣肘企业的正常生产与安全发展。其根源在于规划环节的“短视”与被动:建设单位缺乏前瞻考量,设计单位被动“按单设计”,导致配电室、消防水池等“生命线”工程或规模不足,或直接缺位,为项目埋下隐患。

为破解这一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金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区域产业布局实际,创新推出“三向发力”系统解决方案:

源头强基,前端引导预留发展空间。建立事前主动介入机制,审批阶段即提醒建设单位立足5-10年发展周期进行通盘规划,预留合理扩容空间,避免“建成就落后”。同时,要求设计单位突破“工具人”定位,主动依据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规范上限及区域总体规划,提供具备前瞻性的优化方案,成为科学规划的“智囊”而非被动执行者。

过程铁腕,刚性监管捍卫蓝图权威。确立 “一张蓝图干到底”原则,坚决执行《六安市城区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暂行规定》。运用“规划验线+关键节点核查+随机抽查”方式,对巡查中发现的擅自取消、缩减配套设施的违规建设行为“零容忍”,采取限期整改、约谈通报等铁腕措施;对逾期未改的,坚决移交城管部门依法查处,杜绝规划“纸上谈兵”。

末端疏通,分类施策破解个性难题。正视部分企业因技术路线调整、市场剧变产生的特殊需求,推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对确需增减的配套设施,由区局牵头组织住建、工信、应急、消防及行业专家开展 “金安规企面对面”专项论证。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明确调整路径和处罚标准,允许企业履行相应处罚程序后,依法依规完善规划调整手续,避免“一刀切”阻碍合理发展。

“配套设施不是项目的‘装饰品’,而是支撑企业安全高效运行的‘筋骨’,更是区域营商环境的‘试金石’。”金安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强调,“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设方摒弃‘短视’、着眼长远;设计方勇于‘献策’、敢于担当;监管方‘严’字当头、守住底线。唯有筑牢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灵活性,才能为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铺设坚实路基。”(肖宜挺、王澄)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