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自然资源局:从“矿山伤疤”到“绿色瑰宝”的蜕变之路——霍山县华羚石料厂生态转型纪实
霍山县大化坪镇华羚石料厂于2017年关停后,留下了一片沉重的“遗产”——约23亩土地沦为废石堆弃场,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荒废,生态环境受损,犹如一道触目惊心的“生态伤疤”,横亘在大别山北麓的青山绿水之间。
面对这一困境,当地政府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思路,充分发挥“中国石斛之乡”的产业优势,积极引入安徽斛生记公司,创新推出“生态修复+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拆除旧厂房、平整土地,新建43座符合石斛生长需求的标准化仿生大棚;企业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规模化种植霍山石斛。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还将20%的收益反馈给地方政府,部分用于持续生态维护,其余注入镇村集体经济,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良性循环。
转型成效显著:曾经的废石堆弃场焕然一新,23亩土地重现绿意,变身石斛生态种植基地;项目带动20余名本地村民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吸引一批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基地还拓展多元经营,年产值超过800万元,进一步丰富了霍山石斛产业链与发展场景。
华羚石料厂的转型实践,为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和产业重生提供了“政府引导、市场发力、群众受益”的可行路径。该案例表明,依托地方资源禀赋,将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相融合,不仅能恢复绿水青山,更能实现生态、民生与产业发展的多方共赢,有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高效转化。(李家宝)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