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自然资源局:多维强化耕地保护 筑牢江淮粮仓“耕基”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六安市金安区自然资源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工作决策部署,按照省、市相关要求,扎实抓好耕地保护,筑牢江淮粮仓“耕基”。
落实占补平衡,推进耕地补充。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强化以补定占,实行耕地总量管控,确保耕地补足补优,2025年至今已保障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挂钩17个批次281亩。稳妥有序开展2025年度耕地补充工作,科学制定《金安区2025年度耕地恢复工作实施方案》《金安区2025年度耕地恢复工作绩效评定办法》,创新建立“高清航拍+影像套合+实地踏勘”全方位核查体系,纳入全区重点工作,强化正向激励,明确经费保障。截至目前,已恢复8640亩耕地,完成规模处全市第一梯队。2024年度变更调查显示,我区耕地总量116.98万亩,较上年净增2465亩,实现耕地总量“四连增”。
聚焦违法违规,强化源头监管。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强源头监管,印发《金安区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保护长效监管机制》,健全自然资源综合执法监督网格化管理,构建“区—乡(镇)—村”三级执法巡查体系,初步实现了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巡查全覆盖,聚焦抓源头、抓时效、抓整改,确保日常监管“防”出实效。今年以来,该局共开展区级执法巡查40次,各乡镇共开展执法巡查589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分类稳妥推进各类耕地问题整改,对于新增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2025年1-10月,我区违法面积居全市较低水平,土地管理秩序持续向好。
依托科技赋能,助力耕地保护。我区倾力打造的“金安一张图”APP,曾获安徽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奖二等奖。该APP整合卫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等多类专题数据,兼具信息可视化与外业移动应用功能,大幅提升耕地保护巡查覆盖面与实效性,革新保护模式。在项目选址、执法监管、规划审查等关键环节,其动态更新的精准数据与智慧化功能持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有效打破“信息孤岛”,成为守护耕地红线的核心工具,为全区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信息技术保障。
筑牢思想根基,凝聚宣传合力。提升政治站位,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强化领导干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意识,建立“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块”三级包保责任机制,明确各层级监管职责。创新线上线下宣传模式,以“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为契机,开展自然资源普法宣传与政策宣讲,推动“良田粮用”理念深入人心;评选先进乡镇推广经验,营造全民护耕氛围。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宣传图文300余份、定制环保袋、雨伞等实用宣传品100余件、张贴海报200余张,开展进村入户宣讲100余次,有效减少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凝聚全社会耕地保护共识。(黄慧、全一凡)
智能问答
首页
政务资讯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规划计划 
皖公网安备 3415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