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多措并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4年,六安市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主动作为,着力破解自然资源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不断强化法治服务保障供给,以法治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普法宣传,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纳入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上传达学习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以“自然资源涉企政策专题宣讲会”为题,邀请市发改委、市交通局等用地单位及来自全市168家企业参加宣讲会。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局分管领导带队深入项目现场,实地指导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以重点时间和专项普法活动为载体,聚焦主题宣传,结合“四下基层”活动,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乡村”活动,践行“互联网+法治宣传”理念,通过政风行风热线、新闻发布会、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传等信息。
聚焦“双审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出台《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审查内容、审查标准、规范审查流程,提出审查要求,规范有效开展竞争审查工作,形成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双审制”。结合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实际情况,采取网上系统审查和自查自核相结合的模式,对我局2024年之前制定的涉及经营主体活动的政策措施进行清理和“回头看”。对2024年度制定出台的4件(其中代政府出台1件)涉企规范性文件和2件其他政策措施开展公平竞争审查,防止排除、限制市场竞争。
聚焦利企便民,提升不动产登记质效。出台《六安市非公证继承不动产登记工作流程(试行)》,简化不动产非公证继承手续,积极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和“非公证继承”登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跨省通办”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完成我市首笔跨国不动产登记业务。探索建立“不动产登记+公证”协同办理机制,设立安徽省首个不动产登记机构驻公证机构的便民服务点,主要办理涉及不动产的买卖合同、继承、赠与等公证业务,深入推进便民服务再优化。2024年度,共办理公证不动产联办业务5000余件。落实涉企不动产登记“零收费”政策,推进“四电”应用,打造“绿色登记”模式。推进不动产登记领域“小切口”民生问题专项整治,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地下车位办证难等问题。推广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共享应用,与税务、住建、公安、民政、卫健、司法等部门和金融机构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不动产电子证书在办理银行贷款、子女入学、户籍办理、企业开办、水电气过户、税收征缴等多个领域场景化应用和推广。
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土地要素支撑保障。全面落实“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紧盯全市合武高铁、六庆铁路、和襄高速等重大项目,加强临时用地审批。2024年度,市级共批准临时用地项目109个,面积469.24公顷(占用耕地200.52公顷)。统筹保障用地计划指标,积极争取国家直接配置计划指标,加大市级土地要素保障会商频次,确保全市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加快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区复垦,加快督促县区复垦验收,确保按期归还挂钩指标。认真落实全市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要求,完善“一地一策”推进方案,精准施策,分类处置。